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悲哀与怜悯》中的法国二战历史记忆(转帖)

《悲哀与怜悯》中的法国二战历史记忆
. B; M, v) p* J3 s# l: c1969 年的纪录影片《悲哀与怜悯》,导演和他的编辑采用一种比较式的国际性的方法,纳入大量的个人证词和代表法国、德国和英国的观点的新闻短片摘录,通过分切镜头的有机组合,对事实进行更进一步的革命性的揭露;以更广阔的视域再现了历史的复杂性,战争中人类的真实生存状态。影片中的采访对象涉及到各阶层,各政治信仰,包括抵抗者、合作者、政客、普通百姓、英国特工,德国高官与士兵,在36 位不同亲历者零碎的夹杂着自我解释,自我隐藏与自我粉饰的回忆评述中,我们对维希政权、德占时期的法国有了更加明晰的了解。" W& e7 i& e- v4 l5 c: U
, |' k0 I& X+ q0 u7 X) a) L- T
在维希政权的反犹太主义和与德媾和,法国资产阶级的安于一隅,法西斯主义的滋生,国家内部无休止的党派政治斗争,法国人民的无动于衷与漠然,这些维希时期最阴暗最敏感的话题被当局认为是对戴高乐“全民抵抗”神话最尖锐的质疑与挑衅时,导演奥弗尔斯几近旁观者的寥寥几语,极具深意的剪辑安排则开启了一种新的社会、政治介入方式——致力于颠覆揭露官方大众媒体宣传的国家集体记忆盲点,冲破了主流意识形态下的历史藩篱,打开了人类趋向真实的另一扇大门——在今时代又有何种领悟?
0 O, K0 ]5 m4 H* F7 p) ?# L+ I
9 @: |0 K" q8 O1.维希政权下的极端种族主义是与德媾和还是本原所致?“如何区分犹太人和法国人的反犹太主义”的形态学展览,商人克莱恩因名字相似登报证实自己100%不是犹太人,当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在讲到朋友怀孕妻子因为朋友犹太人身份而遭遇的悲惨境遇时的难以置信与痛彻心扉都在昭示着反犹主义在当时已是一种普遍元素--在克莱恩的采访片段中,1942 年的冬赛场围捕事件若隐若现;我们亦不能忘记那些在如此境遇甚至是冒着逝去生命的危险仍然不忘伸出援手的法国人民,是他们的勇敢无畏让1 万多犹太人民逃离围捕,找到生的希望。* w: q( n  l0 H, b$ [" y
8 d2 p" Y- m0 v2 Q5 [# p
2.怯懦还是对战争的厌恶抑或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盲目信任?新闻片中贝当似凯旋的将军,所到之处,法国民众夹道欢迎;布道的演讲犹如神祗,民众深信不疑……当时代的年轻人看来,也许是耻辱——对民族怯懦的耻辱,也许更多的还是愤怒——是对“全民抵抗”骗局的愤怒;今日的观众——在这战败却举国欢腾的诡异景象下,也许会思考:对国家战败的漠然也许是出自对贝当——一战神一般英雄的个人的盲目崇拜与信任,相信他会领导法国走向解放自由与和平,也许也是法国民众对当时意识形态的一种潜在选择?
$ C8 D: x" e* [4 C- i  {& Z; O  ]8 F5 q4 ^
3.摄影机下那组成抵抗军团冲锋在前的一张张土耳其人,阿拉伯人,非洲黑人和东方人的不同肤色的脸,在白人主宰的文明史上如此突兀而醒目的存在;法国影片《光荣岁月》那32.5 万名来自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国遭遇了战争不公平待遇的非洲士兵的脸瞬间跃入脑海,与之重合,人类的文明不能忘记这群和平的使者;历史又遗忘了多少正义的伸张呢?那30 多万罹难的南京同胞仍是战争中的无名伤亡。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太赞了,感谢楼主!!!
ywm740528

TOP

1941年5月,苏联北极摩尔曼斯克地区. 苏联北方舰队指挥官海军少将戈洛夫科,预见到不久将要爆发战争,他下令在海军训练基地培训未来在敌后作战的特战队员,平民女优秀射手玛莎被请到训练基地参加训练. 两名苏军侦查员被潜艇送到邻近的挪威海域,登陆德军占领的挪威领土发现德军在构筑岸炮阵地. 6月22日卫国战争爆发,德军在海岸边构筑的岸炮阵地,严重威胁了进出科拉湾的苏军舰艇,和盟国援苏物资船队进入摩尔曼斯克港航行的安全. 海军少将戈洛夫科下令,摧毁德军岸炮阵地并占领该地域...5 O# @7 P1 M+ [/ k$ ^
/ L/ Q* c% S1 |9 G% l5 A, h6 L) F9 a
2 G8 C$ A5 ^( f: ^6 d& O3 ~, T$ q说明:这个机译中文字幕比看图说话强点,机译中文字幕过敏者请绕行!

TOP

对教科书上的历史、公众认可的历史,你有过怀疑吗?法国纪录片导演Ophuls用摄像机采访了三十多位二战德国占领时期的亲历者,四个多小时,简单而从容地颠覆了教科书上的单色图景。前维希伪政府官员、抵抗组织成员、共产党员、德国国防军军官、贝当拥护者、法国志愿军成员(帮助德国人在东线作战的法国人)、农民游击队员、艺术家、英国间谍、美国轰炸机投弹手…… 一个杂色斑斓、彼此冲突矛盾的图景出现了。法国电视台曾经拒绝播出该纪录片,为什么?通过镜头和回忆,我们知道了:法国投降后,支持维希伪政府的民意比例是压倒性的;法国人搜捕犹太人比德国人更骇人听闻;法国人恐惧苏联远甚于德国,不惜组成六千人的法国志愿军部队,身着党卫军骷髅师的军服,赴东线作战;在抵抗组织内部,共产党人受到重重排挤;法国光复后,大量无辜平民当作维希同情者被虐待杀戮…… 教科书上的历史是根据现行政治教条,编织、选择、构筑起来的,只知一,不知二,更不知三。为什么?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那么追溯历史真相,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瓦解现实教条,所以在思想变革期间,人们首要做的就是重新审视历史。
$ R5 ^. [' E8 p& C/ q* y        这部纪录片太长太沉重,只能分了好几天陆陆续续看完。而《鬼子来了》却是几乎一眼不眨地一口气到底。有评论说,所有看了这部电影的人都是一片困惑,这足以证明这是一部杰作。我喜欢这种困惑的感觉。不同意很多人所说该片有丑化国人之嫌,如果说它丑化了中国人,那它也丑化了日本人。姜文只不过把几个特定的人,放到一个极端处境下,考验他们的反应,逼着观众也会想想,自己会怎么做?姜文承认,他展现的抗日战争和自己亲历的文革有直接联系。影片后半段近乎荒谬的暴力,丑角样的冠冕堂皇也许正出自“文革”的映射。自己觉得:姜文人头落地后的一丝“鬼笑”,是个“佯谬”,表面荒唐,其实那一笑是对堂皇历史文本的嘲弄。7 j( e3 w0 n( @
        《悲哀与怜悯》之后,法国“新浪潮”电影大师夏布罗尔又在1993年,用维希政府当年的宣传影片剪辑出《维希之目》(L'Oeil de Vichy, Claude Chabrol),观后愈加钦佩法国人反省的勇气,或许更重要的是反省的权利和自由。相对法国人早在七十年代开始的反省,我们的“抗日战争”史还充斥“权力话语”。姜文最多敢在《鬼子来了》中,弄出个窗户纸外的“我”来,威严、狡诈、不容分说。

TOP

人类的文明不能忘记这群和平的使者;历史又遗忘了多少正义的伸张呢?二战的历史是说不尽的话题

TOP

法国二战蛮惨的,古斯塔夫防线被德军轻易摧毁

TOP

太赞了,感谢楼主!!!

TOP

客服会看到回复看电视开服活动会计师发货的开始发方法发哈市
但是浪费姜辣素福建省立法是飞机撒发阿斯利康非叫我ifOwen服务费

TOP

法国有过曾经被德军占领的历史,崇尚浪漫自由的法国人反法西斯电影的主流风格是对纳粹进行喜剧嘲弄,所以反映在影片中拍出了很多反映抵抗运动的影片,如我们所熟知的《最后一班地铁》、《虎口脱险》、《老枪》、《巴黎战火》、《钢琴师》、《兵临城下》、《广岛之恋》等。
吃货的世界你不懂

TOP

二战后法国“身份”的再建构与法国对自身的定位密切相关。早在二战期间,法国的全国性抵抗运动组织——全国抵抗委员会在其行动纲领中就提出,战后法国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恢复法国的强大实力、大国地位和世界使命”。1944年法国初步获得解放时的一次民意调查表明,80%的法国人认为,法国仍然应当是“大国”。身为国家领袖的戴高乐亦将恢复法国的“光荣”与“伟大”作为自己执政的首要目标。因此振兴法兰西,恢复大国地位是战后法国确立的宏伟国家蓝图,是法国上下的集体追求。然而,解放之初摆在法国面前的现实却是“战争,以它所带来的贫困、废墟、痛苦与暴力,纳粹的毒素及其大量的丑行,以及道德败坏,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二战中交杂的诸种经历,使法国在解放后不得不面对内外双重“身份”难题:作为欧洲唯一一个公开宣称与纳粹德国合作的国家,于内法国应如何处理、解释与纳粹德国占领者的合作? 如何在维希独裁政权结束后重申共和国的遗产?于外法国如何能为自己赢得对德战胜国的名义,从而在谈判桌上拥有合法地位,并在战后世界赢得一席之地?“身份”难题使得“法国解放的特殊氛围有一种道德与政治的气候很难被随后的一代理解”。
吃货的世界你不懂

TOP

返回列表
每日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