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百度][旅程终点][英国][2017年][原音无字][1.55GB/mkv]

本帖最後由 aizenan 於 2018-5-23 09:59 編輯 : P( L# m6 G* n$ U0 H" l8 t
# m$ f# `2 R6 O5 `

4 `9 I8 i4 F8 a% C
- ?  ?1 W1 Y( o; D; {旅程终点 Journey's End (2017)! f1 A9 ~3 I9 ~0 u5 V% X
导演: 索尔·迪勃
$ p  u+ ?- Y; E编剧: Simon Reade / R·C·谢里夫/ c5 p' S. |; R/ O, E4 y% [+ G
主演: 山姆·克拉弗林 / 阿萨·巴特菲尔德 / 斯蒂芬·格拉汉姆/ 保罗·贝坦尼 / 托比·琼斯
" k3 _  Y; g7 @: _4 x8 Y类型: 剧情 / 战争9 O2 L4 M3 Z0 \3 N0 U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b: m  R3 I% s语言: 英语  C+ X, Z) h7 k0 Z1 \% ?7 e. ^
上映日期: 2017-09-08(多伦多电影节) / 2018-02-02(英国)
; _, K7 V' K+ e# Z片长: 107分钟5 I9 g, C) F  `0 _6 q1 K
又名: 旅程尽头
) U/ s  {$ L* J. ^9 qIMDb链接: tt3780500
6 c* C, u4 G' E3 B# ]+ n) S; K2 [简介:一战法国战场,18岁的新兵中尉(阿萨·巴特菲尔德饰)靠童年旧友、现英雄长官斯坦霍普(山姆饰)的关系来到前线。但斯坦霍普已经被战争改变得面目全非,他患上了幽闭恐惧症,且狂躁易怒。 / s: M! X4 G- y
, @8 G+ s1 m! E. S3 J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5mbFlBug3Mr-Sd_MU6hFg! U/ S1 `3 t+ M

+ G8 t4 I7 a! J4 P/ |3 i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战争影视迷

谢谢分享楼主辛苦

TOP

是战争题材吗?怎么现在浏览都要子弹呀,收两次费用

TOP

一战法国战场,18岁的新兵中尉(阿萨·巴特菲尔德饰)靠童年旧友、现英雄长官斯坦霍普(山姆饰)的关系来到前线。但斯坦霍普已经被战争改变得面目全非,他患上了幽闭恐惧症,且狂躁易怒。

TOP

谢谢楼主制作分享电影
战争片爱好者

TOP

谢谢楼主制作分享电影

TOP

谢谢楼主分享!

TOP

如果说《旅程终点》(The End of the Tour 2015)是一部话唠电影,那它也是一部值得深入思考的话唠电影。在我看来,本片更像是介绍作家戴维(David Foster Wallace)的传记片,它引导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戴维以自己的孤独排解了我们的孤独,为何终究他又选择了死亡?我们不妨依据滚石记者与作家戴维之间的对话来对一问题稍作分析。
1 T: x7 m* a$ u* l; b9 \2 J6 j4 ?
如果说一个人选择死亡是因为痛苦,那么,戴维可能是因什么样的痛苦,才走上轻生的道路呢?戴维当年凭他那本畅销书《无尽的玩笑》虽已声名鹊起,但名利并非他写作的主要目的,甚至,巨大名利让他更感到孤独。他把写作比作抚养小孩,必须非常小心,他说:“可以为自己的作品自豪,但期望从中得利就不好了。”利用声名获得利益似乎是一种潜规则,戴维在跟记者初次谈话中就嘲笑了这一点,他开玩笑地说,他很想利用新书巡回宣传吸引女性的投怀送抱,然而,他真实的想法却是“还好,我没这么干,那只会令我感到寂寞”,因为在他看来,别人只是看上了他的声名,而非他的作品和他本人。他不仅不想从自己书籍的成功当中获利,甚至他无法跟任何人分享成功的喜悦,这可能是声名带给他的更大痛苦。
5 C& Y) R$ q" D* U: U2 q& T9 m( q$ Q. D1 }0 x, ~8 f: D9 _
他向记者解释了他想利用声名吸引女性的真实意图:“我只是觉得如果可以跟人分享这些美好的事情会很棒。”然而,他却无法做到这一点,首先,他无法跟普通朋友分享这一切,因为来找他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操心,都是带着目的而来的;其次,他的工作特点让他身边无法留住亲近的人,他的工作特点是写作时需要独处,在他看来,一旦“全情投入”便会有非常强的“自我意识”,这种意识会让任何身边的人成为“被利用的对象”,这不仅让身边的人不能忍受,也是他不愿意去做的。因此,他只能感叹:“如果有个人可以跟你共同生活,分担一切该有多好,无论是开心还是困惑,面对着她你都可以放得开。”可见,有成功却无法与人分享喜悦,应当是他痛苦的一个来源,否则他不会跟记者着重解释这件事。当然,既然喜悦都找不到人分享,那痛苦就更找不到人来分担了。$ F. j* B. j4 A' O
6 J( r* R4 d, V5 {
“成功”无法给他带来快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可能本质上就是个悲观的人。他向记者解释他曾完全迷失在写作当中,因而酗酒、乱性,甚至想到死,然而,当他小说畅销,记者都认为他的新书备受赞誉,非常不赖时,他却说“这是很好,可这是虚幻的。”试想,昔日的龌龊都不足以让他为今天的成功感到喜悦,他那里还能找到幸福呢?
* m. V# _5 R! M1 B/ p& w4 f/ O$ }# A2 Y/ K8 F/ Q4 Q. J
如果说他写作并非为了名利,那他真实目的是什么呢?他跟记者说起他那本畅销书的主题,就是探讨人性的孤独。从这场对话中,我们能够看出,他的痛苦源自他的人文情怀,他那种想为人性孤独提供解决方案的高尚情怀。对于人性孤独,他说“我拿不出一个诊断方案或一套药方来解决”,然而,他又非常担忧技术对人生幸福的不利影响,他认为技术手段如同“打手枪”,偶尔为之会带来欢愉,但决不能长期依赖,技术的进步也绝不是解决人性孤独的良方。可见,人性孤独的问题他已无法解决,如果他是个以解决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为己任的人,他就注定是孤独而痛苦的。# W2 V% M3 l% W3 d$ |! U

" k7 W5 p% N3 |+ x: P! p此外,他的痛苦还来自他注定的“与众不同”。因为他的才华、成就,的确让他显得比别人聪明,在记者看来,他的“交际策略”都利用了他的“聪明”,然而,他不仅不认可这一点,反而说“那让我感到有点孤单”。他这样讲应当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他从小就因父母是搞学术的,而使他感到自己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他痛恨这种与众不同所带来的孤独感,因为他的信念告诉他,一位优秀的作家必须“珍惜普通人的一面”。他辩驳道:“如果我只扫上一眼,就默认人家没什么见识,或者人家的内在不如我丰富、复杂、嗅觉敏锐,我就不会是这么个好作家。”所以,他认为自己说“只是个普通人”,绝不是一种“惺惺作态”。然而,他又怎么可能成为一个“普通人”呢?正如记者所反驳的,别人啃你一本长达千页的书怎么可能是因为“作者是个普通人”呢?" @1 W5 p- C3 l. O$ U

) g3 e; B1 _9 k" z' C9 W, J% }现实与幻像的反差也是加重他孤独感的一个渊源。虽然他自己有着很强的幻灭感,觉得万事皆空,甚至认为这种幻灭感根植于人性,但他还是在意那些他所批判的幻像,比如影像宣传,他认为这类东西很容易让我们“拐离有意义的人生”,既然一切皆虚幻,又何必太在意呢?一旦在意了,孤独必会如影随形。从他和记者最后的对话中,我们分明能看出这一点:“我必须从这些关注中抽离出来,因为那些关注就像是给你的大脑皮层来了针海洛因,我真正需要勇气的地方是得静坐在那里,承受住这种抽离,并且努力提醒自己什么才是现实。现实就是:我,34岁,独自呆在房间里,面对着一张纸头。”他无法在形形色色的幻象世界中体会快乐,又不愿在冰冷的现实中忍受孤独,这种性格特点就注定了他痛苦人生。  z1 \% R% Y& @* h
+ @- `' N; n& z2 b9 }9 S9 ?
从以上分析可知,他成功无人分享,痛苦无人分担,孤独终究是无法排解的,当他二十来岁时发生过“心灵危机”再次发生时,而恰好此时根深蒂固的幻灭感又占据他整个的心灵时,死亡必然让他感受到是一种解脱。显然,如果说是孤独成就了戴维,也是孤独感最后毁了他,那么,用“成也孤独,败也孤独”来概括戴维的一生应当是恰当的。
精神若是萎缩了,生命也就到头了。

TOP

谢谢楼主分享!

TOP

谢谢楼主分享,不错。
坐下来,静下来,找一碗混有泥沙的水,你看着它,看需要多长时间变清澈

TOP

返回列表
每日签到